本人评阅了25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初步设计,涉及的设计单位有11家,其工艺技术、设备选型、效益、投资分析等,各具特色,各有所长,但又大多类同,为常规型式,创意、创新点有之,但为数不多。为此,从技术层面上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:
1、在沼气工程建设中合理、有效的确保全年恒定的中温发酵时高效产气,是安全、可靠供气的重要保证,应十分重视具体保障措施;
2、沼气发酵条件的控制手段、监测仪表必须完备和完善,尽快摆脱粗放管理和操作模式;
3、主管部门应组织和协调力量统一制定关键发酵工艺设备,以及沼气利用设备的选型技术参数;
4、大、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理念必须贯穿“创新”、起点要高标准,产投比合理、回报率高,系统性、互补性、持久性要强;走出30年一贯制的常规模式;
5、使运行管理科学化、人性化;
6、沼气工程建设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整合利用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,建设定位是“减量化” “无害化” “资源化”;
7、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沼液消纳处理和利用的措施、方法,决不可造成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,真正建立粪污处理的“能肥共生体系”;
8、可再生能源(如太阳能、地热能、秸秆气化及余热利用等)在沼气系统工程中的互补性、相生性要切实加强,将“多能互补”、“综合利用”、“讲求实效”体现在工程建设上;
9、以循环经济为理念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,减少运行成本,降低使用能耗,例如:“一机多用”、“一能多用”、“设施通用与共用”等;
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科技为先导推动2009年沼气工程建设进度与健康发展,本人建议:
1、沼气工程建设涉及多科学领域,多工程类别,应加大研发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型高效沼气产品(商品)的投入,提升科技含量和商品化率;
2、提高工程从业人员的技能,加强质量体系建设,从而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;
3、因时、因地制宜,集成产、学、研(乃至个人)优势,形成一批创新点高、技术含量高、综合效益高、可持续发展、互补性强的示范样板工程;
4、推动新工艺、新材料的应用,促进沼气工艺、装备、设施、配套件的产业化发展,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性能;
5、资金应落实到位,杜绝“胡子工程”;
6、政府应给予大力的资金扶持,促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;
7、从建设到管理均应走向市场,逐步形成沼气生物产品新产业,带动相关产业发展(产品部件配套,标准化),扩大就业和产品售后服务体系;
8、加强对运行沼气工程的管理,切实做到“三分建七分管”,确保工程的安全、正常运行,加大推广沼渣沼液使用的示范项目,使已建的沼气工程实现效益最大化;